在中国古代,奶妈这个职业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。她们被称为乳母,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哺乳服务。这种现象在皇室和富贵人家尤为常见。
为什么需要乳母呢?原因很简单:那些养尊处优的贵妇们往往奶水不足。特别是皇宫里的嫔妃们,虽然锦衣玉食,却常常缺乏足够的奶水来哺育自己的孩子。与此同时,皇室子嗣的养育又比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更为重要,这就催生了专业的乳母群体。
但你可能不知道,清朝皇室乳母的工作远不止喂奶这么简单。她们实际上承担了皇子公主们大部分的养育工作,甚至比生母付出的还要多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首先,后宫嫔妃们虽然都明白母凭子贵的道理,但她们更看重的是如何通过生育来巩固地位。孩子出生后,她们往往把更多精力放在争宠上,而不是亲自抚养。更特别的是,清朝还规定:除了皇后外,其他嫔妃都不能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,而是要抚养其他嫔妃所生的皇子。试想,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养,又怎么会真心实意地照顾别人的孩子呢?
展开剩余72%因此,乳母就成了实际上的养母。她们不仅提供乳汁,更在皇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这种影响之深远,甚至可能左右未来皇帝的性格和治国理念。正因如此,清朝对乳母的选拔异常严格。
选拔过程堪比选秀女:先由地方推荐合适人选,再经过层层筛选。具体要求包括:
1. 必须是生育第三胎未满三个月的妇女,确保奶水充足;
2. 容貌端庄、性情温和;
3. 家庭成员齐全,家庭和睦;
4. 早期还要求必须是旗人,会满语,后来条件才有所放宽。
随着皇室子嗣增多,对乳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。比如康熙帝有几十个孩子,按每个孩子配8名乳母计算,就需要数百名乳母。这么庞大的需求,使得选拔标准不得不适当放宽。
乳母的影响力有多大呢?从两个例子就能看出:
顺治帝时期,当郑成功攻陷南京的消息传来,皇帝震怒要御驾亲征。连孝庄太后都劝不住,最后还是乳母出面劝谏(虽然没成功)。再比如公主出嫁后,日常起居仍由乳母掌管,驸马想见公主都得看乳母脸色,甚至要行贿才能见面。
设立乳母制度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,让皇子不要与生母过于亲近。这个目的确实达到了,但意想不到的是,乳母及其家族反而形成了一股新的政治势力。康熙帝就曾重用乳母孙氏的家人,对其子格外关照。
所以说,乳母制度虽然解决了外戚问题,却又带来了新的权力集团。这正应了那句话: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,每个解决方案都可能带来新的问题。
发布于:天津市